在PM2.5時代,凈化技術直接關乎空氣凈化效果和人體呼吸健康。而早在2011年,日本東邦醫科大學淺蒔申博士、日本大學中川正吉博士等數位專家就已發布研究結果表明:生態負離子技術是PM2.5時代國家亟待攻克的技術。雖然經過1.0濾網凈化技術、2.0靜電吸附凈化技術的更迭發展,但在今天,3.0負離子空氣凈化技術的作用已大大凸顯。
1.0凈化技術——纖維過濾式
雖然過濾技術是最早一代的空氣凈化技術,但目前還是在家庭中最為常見。濾網技術的原理是利用風機將空氣抽進機器,通過內置的濾網過濾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優點是價格便宜,安裝方面,隨買隨用。
但是因為受制于濾網孔徑大小,可以有效過PM10等大顆粒物,卻無法過濾小于0.3微米的可入肺顆粒物,且在濾網易飽和的狀態下,若不及時更換,很容易造成室內空氣的二次污染。而且后期維護費用比較大,造成的麻煩也多。
2.0凈化技術——靜電除塵式
靜電除塵技術主要是在空氣經過高壓電離區后,使空氣中的顆粒物帶上正電荷,通過正負相吸的原理將污染物吸附在集塵板上。但專家表示,這種技術是弊大于利,因為靜電容易吸附灰塵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利用靜電除塵技術很容易產生臭氧、正離子等衍生污染,這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
由于這種靜電除塵空氣凈化方式是通過高壓放電來實現的,因此裝置需要放在人觸不到的地方,因此一般會在新風系統中使用。
3.0凈化技術——負離子式
負離子是指一個或多個帶有負電荷的離子,通過與空氣中帶正電的污染物相結合,使其凝聚成團而沉降在地面上,且已經沉降的大團污染物不會再隨空氣飄起。同時,世衛組織也將空氣中負離子含量的多少定為空氣是否潔凈的重要標準。因此可見,負離子對空氣凈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傳統的負離子技術主要是雙極電暈放電技術和普通單極放電技術,能夠釋放出活性比較低的大粒徑負離子,雖然對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凈化效果明顯,但是能夠產生臭氧等二次污染。
隨著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的問世,可以生成凈化力最強的小粒徑負離子的生態負離子空氣凈化器出現。采用生態負離子技術的空氣凈化器無濾網無風機,主要是采用負離子主動出擊的方式工作,而且負離子會主動擴散4-5米的范圍(該距離內的負離子濃度為3-4萬個/cm),對室內空氣進行全方位凈化。經過中科院、國家疾控中心、清華大學等一級權威機構效果驗證,其凈化效率在99%以上,凈化精度可達0.001微米。
由此可見,以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為核心技術的3.0負離子空氣凈化技術,可以同時實現世衛組織對潔凈空氣的定義和滿足人們PM2.5時代對超微凈化的需求。JZ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