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森林療養”逐漸為人所知,“負離子療養”也應運而紅,起因是森林中含有大量負離子,而負離子的醫療保健效果被醫學界“蓋章”認定,亦獲得臨床驗證。但是,去森林旅游一次就能有效療養了嗎?想要進行負離子療養,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本文一一告訴你。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負離子療養的成功進行,萬萬不可少了負離子。那么,負離子究竟存在于哪些地區?別急,臺灣科技大學葉正濤教授早已整理了不同區域負離子的含量。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們通常居住的樓宇辦公室、開發區等地的負離子濃度值較低,通常只有幾十個/立方厘米左右,遠遠不及森林瀑布、高山海邊等每立方厘米可達過萬的負離子含量。所以說,先來界定含有負離子的區域,比如城市公園、礦業郊區、鄉村田野、高山海邊、森林瀑布等。
同時,負離子濃度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關于空氣負離子對人體益處的研究至今為止已經有100多年,國內外的大量專家做了大量的科學實驗,各個濃度范圍的都有,而且這里面包含大量的“臨床實驗“”臨床雙盲實驗”,雖然研究的方向是對人體的有益性,但至今沒有發現高濃度的空氣負離子(負氧離子)對人體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且研究者傾向于負離子濃度越高,對人體的效果越好。我國權威負離子機構——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也認同此看法,并表示,在室內營造出等同于最宜居最利于長壽的自然環境的濃度最為科學合理。
除了具備高濃度的條件之外,生成小粒徑負離子為最佳。《環境健康與負氧離子》一書中表示,空氣的正、負離子,按其遷移率大小可分為大、中、小離子。對人體有益的是小粒徑負離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只有小粒徑負離子才更易于進入生物體,發揮對人體的醫療保健作用。所以在進行負離子療養時,一定要看清是否生成的為小粒徑負離子,在此也提醒,自然界的負離子大多數都是小粒徑負離子,是益于人體健康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雖然自然界的森林等地在負離子濃度、粒徑上均能滿足需求,但負離子療養屬于自然有效的非藥物療養方式,無論是對于失眠等神經系統疾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都需要堅持吸入負離子才能見效,而多數人并不會長久待在森林等人跡罕至的區域;臨床上應用負離子所進行的改善疾病的研究,參與研究患者吸入負離子的時長少則一月、多則半年、一年不等。所以,為了更好地進行負離子療養,人工生成等同于森林等自然界的負離子就成為大勢所趨。
如今,應用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以及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研發而成的生態負離子生成機,可釋放出高活性、高濃度的小粒徑負離子,并打破時空限制,實現足不出戶也可呼吸到負氧離子的效果。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驗證,生態級負離子生成機所釋放出的負離子濃度在釋放窗口處可達6000萬個/立方厘米,即便是在距離儀器3——4米遠,仍有4——5萬個/立方厘米左右的負離子被釋放,與自然界含量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