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臭氧技術已在醫學、衛生、食品、食品儲藏保鮮、污水處理和飲用水殺菌消毒等行業廣泛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高濃度臭氧消毒后,臭氧在室內的衰減便成為暖通界關注的問題之一。本文實際測試了一間臭氧消毒的制藥潔凈廠房,利用質量平衡模型和一階衰減模型(the first-order decay model),理論上得到臭氧的衰減濃度曲線,再與實際測得的臭氧的衰減濃度曲線進行比較,進而分析理論計算值和實際測量值之的差異以及產生這些差異原因,得到了影響臭氧衰減濃度的相關因素。通過分析檢測得到的臭氧濃度數據,消毒結束后臭氧濃度的衰減時間低于預先設定的時間值,即該潔凈室臭氧衰減的設計時間符合勞動保護和人員安全的原則。
近年來,臭氧技術已在醫學、衛生、食品、飼養業、養殖業、食品儲藏保鮮、化工生產、大氣凈化、污水處理和飲用水殺菌消毒等行業廣泛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臭氧因其強氧化能力,可以破壞微生物的細胞壁,進而割斷其核酸,使其喪失生命力,而且采用臭氧消毒具有快速,無二次污染(衰變為氧氣),殺菌效果好等多個優點,因此在醫院潔凈室和食品、制藥等有潔凈要求的廠房內,利用高濃度的臭氧進行殺毒已經相當普遍;然而另一方面臭氧也是一種室內污染氣體,對人體軟組織和呼吸道器官等有不同程度的傷害,據醫學研究表明臭氧是導致肺氣腫、慢性鼻炎、支氣管炎等多種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現在提倡臭氧消毒的同時,高濃度臭氧消毒后,在建議的時間內臭氧的濃度是否可以降到國家標準規定的允許值,很值得我們探討。鑒于這個原因,我們對某制藥廠房臭氧消毒結束后的臭氧濃度進行了檢測和分析。
2、預測模型的建立理論上,利用質量平衡方程和一階衰減模型(the first-order decay model).
由于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具有強氧化性,它和很多物質都發生反應,因此Kd 包括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臭氧的自然衰減系數,臭氧與潔凈室內墻壁的反應系數,在臭氧的輸送過程中,臭氧與空調系統各部件(過濾器,送、回風管道,機組表面)的反應系數等;通常情況下Kd的值是通過在臭氧發生器打開時,濃度上升時的數據進一步回歸得到的。
3、測試方法和測試過程
3.1 空調系統
空調系統主要負責注射器灌裝、配制等區域的萬級的潔凈區。整個系統的送風量為19876m3/h(新風量為33%),回風量為12722m3/h,排風量為4620 m3/h,被消毒潔凈區的總體積為563 m3;被測試潔凈室的送風量為2811m3/h,回風量為969 m3/h,換氣次數為54.9 1/h,體積為51.5 m3.
首先,開啟臭氧發生器,使被消毒的潔凈室室內的臭氧濃度升高,當臭氧濃度達到穩定時,關閉臭氧發成器,打開通風系統,使得臭氧開始被稀釋和衰減,同時開始測消毒后臭氧在該潔凈室內的衰減情況。
3.2 臭氧的產生
本次測試的臭氧消毒的生物潔凈室所采用的高濃度臭氧,是通過臭氧發生器產生的。臭氧發生器安裝的具體位置通常有三種:安裝在空調系統的送風道中;安裝在空調系統的回風道中;安裝在空調機組內。該制藥公司消毒系統的臭氧發生器安裝在空調機組內。所選臭氧發生器是一臺康爾公司生產的內置式臭氧發生器(型號KCF-G60),發生量為60±6g/h.由于臭氧本身的衰減和室內的溫度、濕度有密切關系,因此在打開臭氧發生器之前,要相應的關閉空調系統的加濕,加熱段。為了使臭氧在空調系統中形成內循環,應關閉新風和排風,開機1~2小時后,關閉臭氧發生器;打開通風系統,以保證臭氧濃度可以在規定時間內降到標準允許值。
3.3 采樣點位置
位置位于空調系統中的一間污染物有嚴格要求的潔凈室內,該潔凈室的尺寸為2.2×9.0×2.6m3,共有4個送風口,一個回風口,一個排風口,兩扇向內開啟的門(在測試期間關閉);采樣點的高度1.5m.
3.4 臭氧濃度的檢測和記錄
臭氧濃度的檢測采用ZX-01型紫外吸收式臭氧分析儀。該臭氧分析儀的量程0~10ppm,最小可檢測量0.004ppm,精度為二級,前面顯示器顯示數字是四位或五位,RS232接口,采樣氣體流速500ml/min,儀器工作溫度范圍15~35℃,標準溫度是25±1℃;相對濕度范圍0~95%.臭氧濃度的記錄是通過數據線與計算機聯接,由相應的程序每6秒記錄一次,計算機自動記錄和保存。
為了測試人員的安全,測試人員和儀器放在該空調系統的外部,而向被測潔凈室內通入一根采樣管,通過采樣管和儀器的進氣口相連,用來測試和記錄潔凈室內任意時刻的臭氧濃度。
4、測試結果討論與分析
當室內臭氧的含量達到穩定值時,關閉臭氧發生器時,此時被測房間的臭氧濃度為1.537~1.545ppm(3.07mg/m3),也就是衰減時的初始濃度。打開通風系統,通入的新風的臭氧濃度為0.014ppm(0.028 mg/m3)。通過對濃度上升時的數據進行回歸,得到臭氧在本空調系統中的衰減系數Kd的值為0.126 1/h,可預測室內臭氧隨時間衰減的濃度,因此潔凈室在臭氧消毒后。
國家標準(GB/T18883-2002)規定的室內所允許的臭氧濃度值為0.16mg/m3(0.08ppm)。通過一階衰減模型的預測值,需要經過大約25分鐘的衰減,室內可達到允許值;而實際測試的結果是,在打開通風系統13.5分鐘后,室內臭氧濃度便降到了0.075ppm.廠家建議經過30分鐘后可進入室內。
實測濃度曲線和通過模型的預測濃度曲線的基本相同,證明一階衰減模型可以對用于氣體在室內衰減的濃度研究。實測曲線和預測曲線之間的差異,更說明了臭氧在室內的衰減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比如臭氧的衰減和室內的臭氧濃度有很大關系,同時室內的可與臭氧反應的有機成分也影響衰減系數Kd,Kd值是通過數學回歸得到的,也具有一定的誤差。因此,在處理臭氧這種很活潑的物質時,應考慮全面并完善一階衰減模型。
5、結論
臭氧消毒已經在許多行業被廣泛采用,本文對制藥廠房的臭氧消毒后的殘余污染的研究,表明在臭氧消毒后存在殘余污染,但如果采取較好的通風措施,可以使殘余污染降到標準以下。該消毒形式消毒后的臭氧含量,在預設時間內降到了國家規定的允許值,達到了勞動保護和人員安全的要求。
但是,由于該臭氧發生器打開階段,空調自控系統不能關閉新風和排風,所以,臭氧的濃度并沒有達到預計的濃度值。如果臭氧的濃度達到了預定值,它的衰減情況如何,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同時建議在采用臭氧消毒時,不要單獨考慮其優點,應該優缺點兼顧,在消毒后可進入消毒區的時間的設定上,要充分考慮人員健康和安全。
通過對實際臭氧濃度和理論預測值的相互比較,驗證了一階衰減模型在室內污染氣體殘余物的研究上是適用性。本文通過對室內消毒后臭氧衰減的研究,對于研究其他室內污染氣體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對影響衰減系數的因素考慮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