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在北京召開了兒童早期發展國際研討會,著重研討兒童疾病預防控制、基層衛生健康等問題。專家提醒,兒童正處于身體各器官發育階段,負離子作為來自空氣中的自然因子,不僅可以有效除霾,而且可以提高免疫力,是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首選。
負氧離子的研究歷史已有100多年,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1889年德國科學家Elster(埃爾斯特)和Gertel(格特爾)就發現了空氣負離子的存在;19世紀末德國物理學家Philip Lionad(飛利浦·萊昂納德)博士第一次在學術上闡述了負離子對人體的功效,提出存在于自然環境中的負氧離子有益于人體健康,并指出山谷瀑布周圍負氧離子含量最多;1903年俄羅斯學者首次發表了利用負氧離子治療疾病的論文。因此關于負離子的研究最早是起源于歐洲。
據美國環保署(EPA)實驗研究室及聯合國空氣環保領域的眾多專家研究證實,負離子可以主動出擊捕捉小粒微塵,使其凝聚沉降,有效除去空氣小于2.5微米(pm2.5)的微塵,甚至0.001微米的微粒,從而減少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大量的臨床實驗證明,負氧離子可明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活化網狀內皮系統,即單核細胞的吞噬功能,改善機體反應性,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這都是自愈力的重要部分。以廣西巴馬長壽村為例,生活在交通閉塞的山村的人們很少生病,更無心腦血管病、癌癥等"富貴病"例的出現,就是由于那里的空氣負離子濃度含量高所導致的,自然界的負離子都是小粒徑的。
據新華社、光明日報等權威媒體的報道,隨著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專利號:201220433901.6)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專利號:ZL201020263299.7)的問世,大劑量高純度的小粒徑負離子已經可以被人工生成,采用以上專利技術的VIIYI薇伊負離子生成機,把小粒徑負離子帶入家庭,在室內便可營造負離子浴環境,既能有效防霾,又能對孩子身體起到保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