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南極臭氧洞得形成和發展,人們曾認為主要是由于氟利昂(CFC)單個因素的破壞,但是,用CFC的光化學反應不可能解釋臭氧洞;在南極地區的大規模大氣物理和化學綜合觀測以及相應的化學動力學理論和實驗研究,較好地回答了為什么主要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排放的CFC對南極地區臭氧的破壞最大這一問題。在南極地區每年4-10月盛行很強的南極環極漩渦,它經常把冷氣團阻塞在南極達幾個星期,使南極平流層極冷,因而形成了流層冰晶云。這就使南極春天平流層臭氧濃度大幅度下降。在北極地區,雖然也存在環極漩渦,但是其強度比較弱,而且持續時間很短,不能有效的阻止極地氣團和中緯度氣團交換,再加上氣體交換造成的臭氧向極區輸送便使北極臭氧洞不像南極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