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在食品安全中的應用
來自:食品衛生科學 關鍵詞:臭氧
提要: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得公眾憂心忡忡?茖W家公認臭氧是綠色光譜高效的消毒滅菌劑,能有效降解食物中的激素和農藥殘留,維護人體飲食安全。
中國古語“民以食為天”道出了食品對于人們生存的重要性。對于食品安全,人們也耳熟能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食品安全問題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
醫學專家指出,肉類和瓜果蔬菜中的農藥殘留若進入人體,會導免疫力下降,常失眠、生病、腹瀉、惡心、可能引發肝臟病變、視力下降、聽力下降、可能致癌。而食物中的激素易導致骨質疏松、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肥胖、不孕。兒童長期食用含有激素和農藥殘留的食物,可能出現早熟、智力發育遲緩等不良反應。
盡管國家不斷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法規,不斷強化執法,但是不法分子追逐暴利的思想作祟,仍然鋌而走險,毒害食品屢禁不止,給人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科學的存在就是為了人類的健康生活而服務。學界早已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茖W家公認臭氧在食品安全中的應用前景看好。臭氧以其特有的氣味而得名,它是一種氣體強氧化劑,具有殺菌力強,不產生任何殘留污染,可直接對食品使用等優點。作為一種廣譜高效殺菌劑,其殺菌速度較氯快300—600倍,可以快速殺滅各種細菌繁殖體和芽孢、病毒和真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黑曲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等。臭氧極不穩定,可自行分解成氧,不產生任何殘留。
臭氧在食品安全中的應用早已存在。臭氧用作殺菌劑的最早試驗是1886年由梅利坦斯在法國進行的,最早的實例是1909年法國科隆冷凍廠利用臭氧對冷藏牛肉表面殺菌以提高貯藏期。20世紀30年代末,美國80%的冷藏蛋庫都裝有臭氧發生器,提高了雞蛋的儲藏期。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不少中外合資食品企業,在車間的殺菌凈化、易腐食品的保鮮、儲存倉庫及食品船艙等環節都安裝了臭氧發生器,后又推廣到食品集裝箱、食品冷藏車內。 1995-1996年間,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相繼立法,允許臭氧在食品行業中廣泛使用。1997年4月,美國食品與醫藥管理局(FDA)正式確認臭氧應用于食品過程符合GRAS(通用安全標準)要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臭氧已不僅僅應用于食品生產和加工環節,也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家庭日常的飲食烹飪,對于家人的營養平衡和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為了更好的滿足人們追求食品安全的需要,濟南新活健康電器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采用負離子轉換器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的森肽基負離子生成機,可以生成濃度適宜的臭氧。在清洗肉類和瓜果蔬菜時,將負離子生成機的臭氧釋放系統開啟,將臭氧通入水中,只需要少許時間,即可將農藥殘留和激素完全降解。(來自:食品衛生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