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去年10月引發的空氣質量戰爭成為冬天的第一話題。由PM2.5一詞而產生的連鎖效應也還在持續。究竟PM2.5可入肺顆粒物有何危害?為何環保部要重新修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我國一直處于工業高速發展階段,近些年,我國也越來越重視空氣質量問題,但是大部分城市PM2.5的濃度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第一階段的排放標準。并且近日,環保部也稱:目前,我國城市大氣環境質量較差,與世界衛生組織環境空氣質量指導值有一定差距。
人們為何如此緊張PM2.5?
PM2.5可入肺顆粒物,又稱細顆粒物,它的直徑小于2.5微米,它是可吸入顆粒物(PM10)里的“大戶”,約占比例80%。當空氣中含有大量PM2.5時,會造成濃見度變弱,天空灰霾的現象。有資料稱,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中國環境科學院的研究報告中也指出,京津冀、長三江、珠三角等地的城市,可入肺顆粒物污染日益嚴重。
醫學研究表明,PM2.5相比PM10對于人類的健康更具破壞力。可吸入顆粒物被人吸入后,一部分會隨著呼吸或咳嗽被人體排出,另一部分會侵害呼吸系統,誘發哮喘病。細顆粒物也就是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會直接進入血液、肺部,并存留在肺的深處,可能引發心臟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嚴重的會導致肺癌。
根據德國癌癥協會提供的數據,全球每年死于癌癥的600萬人中就有100萬是死于肺癌,肺癌已成為癌癥里的“第一殺手”,這在我國也得到了驗證。據2008年統計數據表明,當時我國每年死于肺癌的患者高達60萬。
PM2.5肺癌“元兇”
研究表明,如果出現灰霾嚴重的1年,那么7~8年后就會成為肺癌的高發期。醫學研究表明,細顆粒物吸附在肺泡上很難脫落,攜帶空氣中的病毒、細菌、放射性塵埃和重金屬等物質,影響呼吸系統、肺部疾病、心血管、免疫系統、生育能力、神經系統和遺傳等。市中心醫院呼吸科副主任劉加洪介紹,隨著市民吸煙率的下降,肺癌的發病率卻在上升。這說明灰霾將取代吸煙,成為導致肺癌的“元兇”。
PM2.5對老人和兒童影響最大。美國歷時8年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交通污染產生的細顆粒物會阻礙兒童肺功能的發育。灰霾,對于體質較弱的老人來說,則意味著死亡。另外,的調查表明,我國在出現重度污染出現后的第6天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達到最高,而心血管系統疾病死亡則是滯后2天。
面對如此可怕的“兇手”,我們除了加強空氣監測力度,減少工業,汽車等有害物質的排放,還有什么方法能“消滅”我們現在生活中已經存在的PM2.5呢?
負離子“消滅”肺癌“元兇”
聯合國空氣環保領域的眾多專家研究證實:空氣負離子又稱負氧離子中的小離子可以主動出擊捕捉漂小粒微塵,使其凝聚而沉淀,有效除去空氣2.5微米(PM2.5)及以下的微塵,甚至1微米的微粒,從而減少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同時有效補充空氣維生素--負氧離子營造負離子森林浴療養環境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效。負氧離子對空氣的凈化作用是源于負氧離子與空氣中的細菌、灰塵、煙霧等帶正電的微粒相結合,并聚成球降落而消除PM2.5危害,巧合的是負氧離子在空氣中做布朗運動(“之”字型運動),而布朗運動本身就是消除微小粉塵物的有效方法,負氧離子結合飄塵后促進飄塵布朗運動而消除飄塵,實驗證明,飄塵直徑越小,越易被負氧離子沉淀。
中科院專家、清華大學博導、教授林金明先生編著的《環境、健康與負氧離子》一書多次講到:當室內空氣中負氧離子的濃度達到每立方厘米2萬個時,空氣中的飄塵量會減少98%以上。對可入肺顆粒物PM2.5效果極佳。所以在含有高濃度小粒徑負氧離子的空氣中,PM2.5中危害最大的直徑1um以下的微塵、細菌、病毒等幾乎為零。因此可以說,負氧離子的多少是衡量空氣是否清新的重要標準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當空氣中負氧離子的濃度不低于每立方厘米1000~1500個時,這樣的空氣被視為清新空氣。
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專家組編寫的《空氣負離子在醫療保健及環保中的應用》一書中亦然多次講到:空氣中的輕離子(小粒徑負離子)對小至0.O1μm、在工業上難以除去的的微粒飄塵,有百分之百的沉降去除效果。
SP瑞典國家技術研究所檢測報告認定,空氣負離子生成機可以有效消滅可入肺顆粒物的危害,負氧離子生成機不需要濾網不需要風機,而是通過釋放負離子清除空氣中的小粒徑微粒,從而顯著減少空氣中對人體有害的PM2.5的數量和顆粒物上所帶有的細菌及病毒。
2011年12月27日日本國家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日本東邦醫科大學的淺申蒔博士、日本大學的中川正吉博士等數專家發布研究結果證實:空氣負離子(負氧離子)是室內環境應對PM2.5最佳方法,生態級負離子生成技術是PM2.5時代國家亟待攻克的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