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30年來,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面積總凈減少量為8152.47平方公里,包括湖南東洞庭湖在內的22個上榜保護區大多已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2月2日是第16個世界濕地日,今年的主題是“負責任的旅游有益于濕地和人類”。中科院等機構日前在京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91個國家級濕地保護區?穴不包括港澳臺?雪中,只有19個保護成效優良,保護成效較差的達44個,成效較差的面積占保護區總面積的79%。
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鄭姚閩博士等人對濕地評估得出結論:30年來,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面積總體呈下降趨勢,總凈減少量為8152.47平方公里。保護效果較差的自然保護區主要分布在長江濕地區、濱海濕地區、三江源濕地區和西南諸河濕地區,包括湖南東洞庭湖在內的22個上榜保護區大多已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保護濕地將增強城市競爭力
歷史上北京的濕地發育良好,河流眾多,泉淀遍布。海淀區過去到處都是濕地,“!、“淀”二字原本就是“海子”和“沼澤”。然而,近年來出現持續干旱、地下水位下降、水環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類過量用水,破壞了包括濕地生態系統在內的城市生態系統的完好性。
“濕地是水循環的重要環節,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是解決淡水危機不可分割的部分,維持淡水濕地的健康意味著保護淡水供應,保護濕地是增強城市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北本┦泻5韰^園林綠化局局長沙海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國際社會對城市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思路是:設法讓雨水留在城市中的池塘、湖泊、溝壑等河道中,讓雨水進入地表以及地下水系。沙海江說:“推動北京歷史河道與湖泊的恢復,確,F有的濕地生態系統趨于健康,對于北京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記者近期探訪了北京唯一的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翠湖濕地,園內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可隨處看到,多數植物群落已向自然濕地演替,并處于種群上升期。移舟湖上,在蘆葦叢中可尋覓到野鴨、黑水雞、黑天鵝、翠鳥的穴洞。
從遠處眺望翠湖濕地,各色濕地植被層層疊疊,陸地的、湖水中的、山坡上的,分布多樣化;湖水翠波漣漪,水鳥、魚類、底棲動物更是種類繁多。生態恢復后的翠湖濕地展現出濕地特有的活力,將為自然科學教育和濕地研究提供借鑒作用。
做好綠心功能定位和規劃
翠湖濕地坐落于景色如畫的上莊地區,該濕地公園負責人李曉光告訴本報記者:“目前翠湖濕地完成一期濕地恢復建設面積53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約30公頃,二期正在建設之中。公園總體建設規劃面積約157.6公頃,水域面積將達到90公頃!
記者在這里感覺空氣十分清新,令人心曠神怡,因為有豐富的負氧離子。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煥良稱,城市房間里的負氧離子濃度是每立方厘米100個。據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的標準,清新空氣的負氧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不低于1000-1500個。翠湖濕地氣象監測儀顯示,空氣指標最好的時候,負氧離子能夠達到每立方厘米6000個。
為了科學管理維護好翠湖濕地,他們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涵蓋濕地凈化、水體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的研究課題5項,編寫并完善《翠湖濕地公園鳥類名錄》、《翠湖濕地公園維管束植物名錄》和《翠湖濕地公園魚類名錄》。
“北部綠心是海淀核心區建設的重要部分,做好綠心的功能定位及規劃對海淀區乃至首都城市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鄙澈=瓕τ浾哒f,濕地是原生態的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應該維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實現對生態平衡的最小干預。同時樹立“生態優先”的理念,從整體上充分發揮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淡水資源、降解污染物、補給地下水、調節氣候、蓄洪抗旱等綜合生態功能,把綠心建設成北部現代科技新城的生態功能調節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