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長沙市將新增綠地面積350公頃,并優化樹種的引進與培育。這是長沙市今年治理PM2.5的新舉措。綠化面積與PM2.5濃度之間有何必然聯系?長沙空氣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能否通過植樹而改變呢?昨日,記者采訪了長沙園林局局長周文,他透露,未來幾年,吸塵、釋氧、景觀將成為長沙樹種選擇的三大標準,既講究審美層次,同時追求生態價值。 “植樹綠化絕對不是單純的園林問題,它其實是大環保、大生態。”剛剛擔任長沙市園林局局長不久的周文曾經在長沙市環保局工作了十余年,環保專業出身的他談起長沙的空氣狀況,污染因子等環境問題自然如數家珍。周文介紹,長沙目前最大的污染因子是可吸入顆粒物,即PM10,同時也一直在進行PM2.5的監測,“由于我們國家有關PM2.5的衡量標準并未出臺,所以這些監測數據也沒辦法進行直接比較。但毫無疑問的是,多植樹對減少揚塵是個好辦法。據測算,一棵成年的銀杏樹,一年可吸塵3.16公斤。” 科學研究表明,樹葉表面大多長有茸毛,或有油脂、黏液等分泌物,能吸附大氣中懸浮的粉塵、微小顆粒。樹木每生長1立方米,就可以固定1.83噸二氧化碳,同時釋放出1.62噸的氧氣。此外,樹也是“空氣凈化器”和“隔音屏”。成片的綠樹,能讓市民身居鬧市,而無車馬之喧囂。 周文介紹:“從園林建設的角度來看,種植樹木講究層次感,高大的喬木,低矮的灌木搭配要層次豐富,錯落有致。但從環保的角度來說,不同的樹吸塵能力也相差甚遠。我們要種的樹必須有強大的吸塵、釋氧能力,也必須好看,不影響景觀,今年長沙新增的350公頃的綠地就將追求吸塵、釋氧、景觀的三位一體! 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曾經有專家對不同植被的吸塵效果進行測試,發現不同樹木吸收的灰塵量差距驚人,紅桎木每平方厘米可以吸附139.8005毫克灰塵,而每平方厘米的楓香只能吸收0.0039毫克,吸塵效果差了上萬倍。此外,灌木的攔截能力明顯要超過喬木一大截,這是因為灌木“身高”矮,可以大量吸附近地層的揚塵。 [延伸閱讀] 志愿者質疑吸塵樹實際效果 “對于吸塵樹的說法,個人還是抱有一定的質疑!弊蛉障挛,長沙綠色瀟湘環保科普中心工作人員、環保志愿者唐賀告訴記者,城市的大氣污染不是幾棵樹就能解決的,多植樹對于空氣質量肯定是有改善的,但是PM2.5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廢氣排放,如果源頭問題得不到解決,種再多的樹可能也達不到什么效果。 唐賀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綠化植樹是不是采用‘大樹進城’的措施?這些選取的吸塵樹木是不是適應長沙的生長?這些都應該多加關注! 另外,她建議政府各部門多公開環境治理信息,讓更多的市民切身參與到治理污染的過程中去。記者譚旭燕 [相關鏈接] 年底有望公開PM2.5監測數據 長沙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長沙分別在天心區、經開區、高開區、火車新站、伍家嶺、雨花區、湖南師大、馬坡嶺設有8個空氣監測點,通過對8個點的空氣污染指數(API)求平均值,得出長沙市的整體空氣質量。 這8個監測點中,火車新站(位于長沙市朝陽路和解放東路交界處的長沙市環保監測中心)、湖南師大等兩個監測點已經配備檢測PM2.5和臭氧的設備,并開始監測PM2.5及臭氧,長沙市環保局局長黎建表示,今年8月之前,長沙城區8個空氣監測點都將配備檢測PM2.5及臭氧設備,今年年底前,有望公開PM2.5及臭氧監測數據。 [他山之石] 北京20萬畝平原綠化治理PM2.5 據《新京報》報道北京今年投資60億元打造20萬畝平原綠化工程治理PM2.5。不過,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近日通過媒體表示,造林工程對治理PM2.5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作用。但具體把PM2.5降低到多少,現在還沒有明確數據。 浙江3月起公布5城市PM2.5數據 從今年三月開始,浙江省將每日公布環杭州灣地區5個城市的PM2.5監測數據。專家指出,當室內空氣中負氧離子的濃度達到每立方厘米2萬個時,空氣中的飄塵量會減少98%以上?梢哉f,負氧離子具備主動出擊捕捉“PM2.5”的能力,而森林就是負氧離子的制造者。 。郾尘靶侣劊 昨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部署加強大氣污染綜合防治重點工作。新標準增加了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8小時濃度限值監測指標。會議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細顆粒物與臭氧等項目監測,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
原文報道網址:http://news.rednet.cn/c/2012/03/01/253320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