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是由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兩位科學家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衛星數據繪制而成的全球細顆粒物(PM2.5)污染情況的分布圖。圖中各種顏色代表著不同地區PM2.5的污染程度,隨著每立方米空氣中PM2.5顆粒物的數值的升高,顏色也由藍色向黃色直到最高級別的紅色過渡。
從圖中不難看出,我國的華北、華東及華中等我國經濟最為發達、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幾乎全部顯示為紅色,即數值在80左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官方數據,PM2.5的污染污染數值在10以下為安全,但圖中的數據卻顯示,我國華北、華東的部分地區PM2.5污染數值在80以上,污染程度甚至超過了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地區。圖中的大量數據表明,中國已經成為全球PM2.5污染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據統計,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各試點城市發生灰霾的天數在51~211天。其中天津51天、上海134天、重慶133天、南京211天、蘇州169天、深圳115天。灰霾發生的天數占所監測天數竟高達14.0%~57.8% ,這對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乃至身體健康都產生了直接的危害。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雖然PM2.5在地球大氣成分中的絕對數量很少,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由于PM2.5的粒徑極為細小,不能被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所阻擋,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病等各方面的疾病。一份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稱,在歐盟國家,PM2.5導致人們的平均壽命減少8.6個月;PM2.5每立方米的濃度上升20毫克,中國和印度每年會有約34萬人死亡。
面對PM2.5大舉來襲,世界各國的專家及研究人員都開展了深入的研究,他們在研究中都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負離子對PM2.5有著高效的凈化清除作用。
聯合國空氣環保領域的眾多專家研究證實,生態級負離子(小粒徑負離子)可以主動出擊捕捉小粒微塵,使其凝聚而沉淀,有效除去空氣中的PM2.5,從而減少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實驗證明,飄塵直徑越小,越易被負離子沉淀。中科院專家、清華大學博導、教授林金明先生編著的《環境、健康與負氧離子》一書多次講到:當室內空氣中負離子的濃度達到每立方厘米2萬個時,空氣中的飄塵量會減少98%以上,對可入肺顆粒物PM2.5效果極佳。此外,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專家組編寫的《空氣負離子在醫療保健及環保中的應用》一書中也多次講到:空氣中的輕離子(小粒徑負離子)對小至0.01µm、在工業上難以除去的的微粒飄塵,有百分之百的沉降去除效果。
事實已經充分證明,負離子必將在已經到來的PM2.5時代大顯身手,在空氣凈化和健康產業的領域掀起新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