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3月28日消息:隨著去年下半年的持續灰霾天氣,“PM2.5”這樣一個原本有些生僻的專有名詞瞬間走紅。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
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甚至比沙塵暴更大。
各地紛紛開展PM2.5監測
2012年2月,國務院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茖W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氣中這種顆粒的含量,這個值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
3月12日,廣州PM2.5首次超標;13日,珠三角PM2.5監測站近半超標;15日,部分監測站首次測得“中度污染”;16日,出現“重度污染”……
3月25日,浙江省環保廳首次公布杭州等7個環杭州灣城市PM2.5的監測數據,而達標的好消息僅僅維持了兩天,27日的數據顯示杭州、湖州、紹興三城市PM2.5濃度嚴重超標。
3月27日,東莞市空氣質量實況發布平臺完成建設,全市7個環保監測站點對外實時公布空氣檢測數據。當日下午6時,市環保局網站顯示,此時刻東莞的PM2.5小時平均值為46微克/立方米,萬江的濃度較高,達到了75。
3月27日,蘇州正式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向社會公布市區環境空氣PM2.5實時監測數據,首批有3個監測點,每1小時公布一次監測數據。據介紹,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后,蘇州空氣優良率將由先前的91.8%下降到68.8%……
園林綠化是PM2.5“克星”
PM2.5納入監測后,僅僅是一個開始,不能一測而止,監測數據如何與控制污染、預防疾病、改善環境、提高空氣質量等聯系起來,更引人關注。
靠氣象條件來改善空氣質量不現實,必須從根源上減少污染,造成目前PM2.5濃度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是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不合理以及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激增……
到底綠化與PM2.5的關系如何?專家指出,園林綠化恰恰是PM2.5的“克星”,健康生長的樹有綠色“吸塵器”、“空氣凈化器”的美譽,樹葉表面大多長有茸毛,或有油脂、黏液等分泌物。大氣中懸浮的粉塵、微小顆粒可以被葉片表面的茸毛、分泌物吸附住,對其具有很強的阻擋、吸附、滯留和過濾的作用。
另外,植物還可以吸收氯氣以及比二氧化硫危害高20倍的氟化氫等有害氣體和致癌物質,并具有吸收和抵抗光化學煙霧污染物的能力。
鑒于此,各地相應出臺了相關治理措施:
北京:在北京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對外宣布,將推出八大措施迎戰PM2.5,大面積植樹造林被列入其中。
據北京市副市長陳剛介紹,北京今年將在五環和六環之間造林20萬畝,未來3年的種樹目標為100萬畝。五環和六環之間一些舊村改造后,騰出的空地將不再建造房屋,而是作為綠地。廢棄沙石、荒灘地及一些農田外圍也將開展植樹造林。
佛山:公布PM2.5一周以來,這些漂浮在空氣中、直徑低于2.5微米的細小顆粒,突然成為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日,佛山召開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會上重點部署了加強林業生態建設,要求五區加快推進森林進城圍城工作。佛山到2015年,要新增森林面積3.43萬畝,共種植416萬株植物,全力對抗PM2.5。佛山市市長劉悅倫出席會議,提醒各區不要種牙簽樹或貴價樹。
佛山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胡羨聰透露,五區即將開種的新樹木,將引入毛黃肉楠這種樟科植物,大量吸附PM2.5。
長沙:如何有效緩解PM2.5數字偏高?在長沙市園林局局長周文看來,除了減少排放之外,植樹造林也是一條重要的途徑。空氣中負氧離子具備主動出擊捕捉“PM2.5”的能力,而森林就是負氧離子的制造者。
周文表示,今年長沙將引進新優花卉品種,栽植成群的喬灌木,“選些吸附粉塵能力強的樹,既可凈化空氣有效降低PM2.5濃度,又可豐富綠化景觀色彩;此外,長沙市今年還將新增綠地面積350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100公頃……
綠化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園林綠化是有效克服和治愈現代城市病的“靈丹妙藥”。
改善環境從我做起
據介紹,治理PM2.5比治理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的難度要大得多,除了工業污染源防治,還必須從油品質量、汽車排放的標準和加油站改造入手,加強對移動源、工地揚塵等面源污染的治理……而這不是單靠環保部門的力量能夠完成的。
“關于PM2.5,我提個建議,現在公眾特別關注監測,監測是很重要,但作為環保工作者,我更關心它的成分,老百姓也該關心怎么去治理它。PM2.5高,我們心里知道,關鍵是怎么辦。這些污染不是環保局造成的,公眾在這方面也有責任。老百姓不可能去做復雜的事,但是簡單的事可以做,比如你少開一天車,特別在天氣擴散(條件)不好的時候,比如過年不燃放煙花,比如少浪費一張紙,這都是可以的。與其天天呼吁要監測數據,不如實實在在為減排做點事!薄珖舜蟠怼⑻旖蚴协h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在被記者提問PM2.5的問題時,以上面這段話率先開場。
作為普通市民,每個人既有享受良好環境的權利,也有自覺維護環境的義務。在PM2.5時代,我們應將環保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低碳出行、自覺禁煙、植樹養花……從身邊做起,節能減排,讓城市的空氣更清新!
原文報道網址:http://news.yuanlin.com/detail/2012328/10085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