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2012年7月23日《企業黨建參考報》第534期
自2011年底PM2.5進入公眾視野后,有人評說,現在進入了“3P”時代:GDP、CPI、PM2.5。PM2.5作為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 它的直徑還不到人頭發絲粗細的1/20,可直接進入人的支氣管,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等有重要影響。之后,PM2.5被納入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并在一些地方開始監測。2012年全國“兩會”上,PM2.5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社會對PM2.5的關注和重視,折射出當前我國環境污染的嚴峻性。環境是人的生存之本、發展之基,F階段,環境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發展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民生問題。
作為我國人口最為稠密、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涵蓋了三個直轄市和四個省份,2010年,人口占全國27%,GDP占全國43%。在去年底爆發的PM2.5危機中,這三個地區也是最受公眾和媒體關注的熱點區域。在民眾的信息公開呼聲中,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紛紛表態,要公開監測數據,擬定“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與此同時,由于大氣的流通性,城市間空氣污染相互擴散影響,空氣質量改善也需要跳出單個城市的行動,打破行政區劃、進行區域聯合治理的共同行動計劃呼之欲出。
資料顯示,2011年,我國32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比例為89%,超標城市比例為11%。
北大前沿交叉學科研究員環境與健康中心研究員黃薇等人在西安市所做的PM2.5相關的流行病學研究,最近在國際頂級流行病學期刊《美國流行病學》上發表,該研究發現,我國北方城市冬季采暖期間,PM2.5及其關鍵化學組分濃度增高時,因急性心肺疾病發病導致的早亡風險也明顯增加。
這個研究小組分析了2004年到2008年西安市戶籍居民的每日因病和自然死亡人數,試圖尋找PM2.5急性暴露與居民超額死亡風險增加的關聯。PM2.5急性暴露指的是急性病的發作,如冠心病、腦血栓、心梗、心絞痛等!俺~死亡”是指在正常死亡概率之外,因為空氣污染貢獻的死亡率。根據該研究,在排除了年齡、性別、時間效應和氣象因素等影響因素之后,當PM2.5濃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時,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額死亡風險會增加2.29%,滯后時間在1-2天。心腦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額死亡風險更高,為3.08%。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領軍人物鐘南山曾在醫院門診做過專門調查,每當天氣變得灰蒙蒙的,前來就診的病人就會增加10%到15%。其核心原因就是我國以前對PM2.5和臭氧沒有監測,而PM2.5直接進入肺泡,危害極大。
治理室內空氣污染專家楊春秋表示,如果要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凈化室內PM2.5,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是通過在室內補充負氧離子!渡鷳B科學雜志》1999年6月報道:“負氧離子具有除塵作用,PM2.5在負氧離子的電荷作用下容易吸附、聚集、沉降,使空氣得到很好凈化?諝庳撗蹼x子還可抑制細菌、病毒生長。這些生物作用是由于帶電荷的負氧離子結構上與超氧化自由基相似,因此,具有生物活性,使活的生物細胞帶負電荷,從而使病毒失去對細胞的攻擊能力”。
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專家組編寫的《空氣負離子在醫療保健及環保中的應用》一書中也多次講到:空氣中的輕離子(小粒徑負離子)對小至0.O1μm、在工業上難以除去的的微粒飄塵,有百分之百的沉降去除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