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PM2.5的直徑還不到人頭發絲粗細的1/20,卻富含毒、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遷移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傷害很大,可稱為高端的隱形“殺手”。PM2.5的危害具體有哪些呢? 引發呼吸道疾病
我們的呼吸系統,天然地有著阻擋污染物的能力,那些較大的污染物,在經過鼻腔、咽喉時就已經被阻擋,即便能進入氣管、支氣管的臟東西,也可隨氣管內纖毛的運動,被運送出呼吸 道。但呼吸系統對這種粒徑小的PM2.5卻無能為力,它會滯留在敏感的呼吸道中,引起局部的阻塞和炎癥,形成呼吸道疾病。研究顯示,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75%會在肺泡內沉積。
引發心血管疾病 不要以為只要遠離大魚大肉的不良飲食習慣,就能躲開心血管疾病,細顆粒物也有很多“辦法”誘發心血管疾病。比如,細顆粒物可以直接進入血液,堵塞血管,誘發血栓的形成。另一個間接的方式是,細顆粒物刺激呼吸道產生炎癥后,呼吸道釋放細胞因子引起血管損傷,最終導致血栓的形成。 引發癌癥
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城市大氣顆粒物中的多環芳烴與居民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多環芳烴吸附在顆粒物的表面,隨細顆粒物進入人體各器官,全面侵襲人體。而且顆粒越小所附有多環芳烴越多,所以空氣中細顆粒物越多,我們接觸致癌物——多環芳烴的機會就越多。 影響胎兒發育
近年的一些報告顯示,人類的生殖能力正在明顯下降,環境污染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來自波希米亞北部的一項調查,對接觸高濃度PM2.5的孕婦進行了研究,發現高濃度的細顆粒物污染可能會影響胚胎的發育。更多的研究發現,大氣顆粒物質的濃度與圍產兒、新生兒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體重、宮內發育遲緩(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關性。
引發多種常見疾病 在研究者看來,PM2.5還與多種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腎功能衰竭等。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發表論文稱,“ PM2.5每立方米濃度增加10微克,醫院高血壓類的急診病人就會增加8%,心血管疾病也會增多。” PM2.5時代人人自危,那什么方法能有效治理PM2.5呢? 聯合國空氣環保領域的眾多專家研究證實,生態級空氣負離子可主動出擊捕捉小粒徑微塵,使其凝聚而沉淀,有效除去直徑2.5微米(PM2.5)及以下的微塵,甚至1微米的微粒,從而減少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PM2.5時代室內補充生態級負離子成為人們最安全的避風港。 《環境、健康與負氧離子》一書也多次講到:當室內空氣中負氧離子的濃度達到每立方厘米2萬個時,空氣中的飄塵量會減少98%以上。而在含有高濃度小粒徑負氧離子的空氣中,PM2.5中危害最大的直徑1um以下的微塵、細菌、病毒等幾乎為零。由此可見,生態級負離子是治理PM2.5的有效快捷途徑。 所以綜上所述,對于人們周身這種近距離高端型隱形殺手,人們不得不防,而且要時刻警惕。
空氣負離子與環境健康:http://www.chuliangdi.cn/flzhuanjing.asp |